1.鏡檢前的準備
室內應清潔而干燥,實驗臺臺面水平,穩固無震動,顯微鏡附近不應放置腐蝕性的試劑。從顯微鏡柜或鏡箱內取出顯微鏡時,要用右手緊握鏡臂,左手托住鏡座,平穩地取出,放置在實驗臺桌面上,置于操作者左前方,距實驗臺邊緣約10cm,鏡臂朝自己,鏡筒朝前。實驗臺右側放繪圖用具。
2.調節光源
如需利用外置光源,宜采用散射的自然光或柔和的燈光。直射的太陽光會對觀察者的眼睛造成傷害。轉動轉換器,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,將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開到大,觀察目鏡中視野亮度,同時調節反光鏡角度,使光照達到明亮均勻。自帶光源的顯微鏡,可通過調節電流旋鈕來調節光照的強弱。
3.裝置待檢玻片
將待觀察的樣品制作成臨時或*裝片,放在載物臺上,用彈簧夾固定,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。移動推進器,調節待檢樣品至通光孔的中心。
4.低倍鏡觀察
將低倍鏡對準通光孔,緩緩轉動粗準焦螺旋,將物鏡與裝片的距離調至近。注意不要壓碎蓋玻片。通過目鏡觀察,同時用粗準焦螺旋緩慢調節,直至物像出現,再用細準焦螺旋微調,同時調節光源亮度與虹彩光圈的大小,使物像達到清晰的程度。并利用推進器把需要進一步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。如果使用雙筒目鏡,應在觀察前先調整雙筒距離,使兩眼視場合并。
5.高倍鏡觀察
轉動轉換器,選擇較高倍數的物鏡,用細準焦螺旋調節焦距,到物像清晰為止。
6.油鏡觀察
油浸物鏡的工作距離(指物鏡前透鏡的表面到被檢物體之間的距離)很短,一般在0.2mm以內,且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油浸物鏡沒有“彈簧裝置”,因此使用油浸物鏡時,調焦速度必須放慢,避免壓碎玻片,并使物鏡受損。
?。?)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目標,中、高倍鏡下逐步放大,將待觀察部位置于視野中央,調節光源和虹彩光圈,使通過聚光器的光亮達到大。
?。?)轉動粗準焦螺旋,將鏡筒上旋(或將載物臺下降)約2cm,加一小滴香柏油于玻片的鏡檢部位上。
?。?)將生物顯微鏡粗準焦螺旋緩緩轉回,同時注意從側面觀察,直至油鏡浸入油滴,鏡頭幾乎與標本接觸。
?。?)從目鏡中觀察,用細準焦螺旋微調,直至物象清晰。
?。?)鏡檢結束后,將鏡頭旋離玻片,立即清潔鏡頭。一般先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香柏油滴。再用擦鏡紙蘸少許yimi酒精混合液(2:3),擦去殘留油跡,再用干凈的擦鏡紙擦凈(注意向一個方向擦拭)。
7.還原顯微鏡
關閉內置光源并拔下電源插頭,或使反光鏡與聚光器垂直。旋轉物鏡轉換器,使物鏡頭呈八字形位置與通光孔相對。再將鏡筒與載物臺距離調至近,降下聚光器。罩上防塵罩,將顯微鏡放回柜內或鏡箱中。